详细内容

全国人大代议兰州新区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兰州新区建设并呼吁——


  设自由贸易区助推兰州新区快速发展


人大代表马建萍发言

具有交通区位优势的兰州是新亚欧大陆桥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国际大通道和陆路口岸,兰州新区更是我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有力抓手。兰州新区建设在本次两会上再次引起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全国人大代表马建萍和全国政协常委郭层城,全国政协委员苏如春的关注,他们建议设立自由贸易区、加快保税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建职业教育园区等,推动兰州新区更好地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枢纽平台作用。


建议兰州新区设自贸区并先行先试


  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民革主委郭层城今年提交了《关于设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议》的提案,建议依托兰州新区目前所具备的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突出,发展潜力较大、重要科研基地等优势,设立自由贸易区,并希望国家支持兰州先行先试。


郭层城说,兰州新区是国家定位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园区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工业基础也初具规模。目前,国务院已批准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具备“境内关外”管理的良好条件。省政府也于2014年年底正式向国务院上报设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的请示。兰州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出经过3至5年时间的改革试验,把自贸园区打造成为内陆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自贸区规划面积176平方公里,涵盖兰州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区域中心服务园区、科教研发中心园区、机场东物流产业园区、机场北物流园区,石化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及综合保税区等,推动农业、制造业等8大领域扩大开放。


  探索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管理新模式


  兰州自贸区怎么建?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认为,首先是创建内陆开放经济新体制,探索创新符合我国内陆区实际情况的对外开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构建更加便捷的监管模式,增强自由贸易园区内行政法规透明度,探索和尝试符合内陆地区发展条件的外资准入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列表;

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内外资统一的登记审批程序;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先导区,在相互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放宽汽车、石油、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准入限制,加大商贸、金融、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构筑我国向西开放的区域性国际交流战略平台;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在政策、交通、贸易、货币等领域的联系,实现“五通”。


  虞海燕还建议,成立由国务院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和我省参加的兰州自贸区领导小组,以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

将马-中-朱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


  就加快兰州新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虞海燕建议将兰州新区马家坪-中川-朱家窑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运营。


  为保障兰州新区聚集产业货物运输需求,联通包兰、兰新两大铁路干线,我省自筹资金规划建设了兰州新区马家坪-中川-朱家窑铁路。虞海燕建议,马家坪-中川-朱家窑铁路项目由兰州新区筹资建成后,将其纳入国家铁路计费径路,进入国家铁路网运营,以推动兰州新区更好地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带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而郭层城则建议,建设兰州-酒泉嘉峪关-新疆和兰州-西宁-西藏两大通道,复兴丝绸之路,开拓经贸物流通道,打造中国西北区域重要的陆港、铁路货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港,充分发挥兰州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区位优势。


  争取明年6月实现封关运行


  全国政协委员苏如春说,保税区获批后,下一步将着力加快抓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瞄准中西亚和欧亚大陆桥国家对外贸易需求,把正在联系的50余户对中西亚国家有出口业务的企业作为招商重点,力争引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民族特色、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为主的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抓好区港联动建设,充分发挥机场作为综合保税区延伸口岸的作用,实现空港一体、无缝对接,形成大通道、大物流的格局。力争综合保税区明年6月实现封关运行,切实将兰州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产业聚集、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


  力促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今年开建


  兰州新区是全国第五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它的发展还需要人才支撑。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马建萍向大会提交了《支持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加快甘肃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建议》提出,为推进产教融合,为全省特别是兰州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省委省政府已决定按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思路,整合在兰职业院校在兰州新区建设职教园区。规划入驻整合后学校11所,在校生15.16万人,计划今年开工建设,2017年底前全面建成。


  我省属于欠发达地区,基础差、底子薄,各级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职教园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为此,建议国家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入园学校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在安排招生计划、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试点、定向培养‘双师型’教师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以促进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马建萍如此表示。

技术支持: 平潭综合实验区新视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