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平潭海坛湾成国家级海洋公园!未来将成世界级……

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新增9个国家级海洋公园名单,至此,我国国家级海洋公园已增至42个。


根据国家海洋局印发的《关于批准建立大连仙浴湾等9处国家级海洋公园的通知》,此次新增的9个国家级海洋公园分别为:辽宁大连仙浴湾、大连星海湾,山东烟台莱山、青岛胶州湾,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广东阳西月亮湾、红海湾遮浪半岛,海南万宁老爷海、昌江棋子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这9家国家级海洋公园均属海洋特别保护区。 


国家海洋局要求,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局)会同海洋公园所在地政府尽快组织落实管理机构和建设管理经费,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对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 


此外,国家海洋局明确提出,各海洋与渔业厅(局)要按照所列的海洋公园面积和范围,抓紧组织开展海洋公园的勘界和立标工作,标明区界并向社会公告。海洋公园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不得随意调整和改变。 


据悉,海洋公园是海洋特别保护区中的一种类型。自2011年国家海洋局公布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以来,我国先后分5批批准建立了4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立进一步充实了海洋特别保护区类型,在为公众保障生态环境良好的滨海休闲娱乐空间的同时,促进了海洋生态保护和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到2025年,海坛湾国家级海洋公园

将成为世界级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重点区



在8月26日批复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总体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要将海坛湾建设成为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海上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国家级海洋公园。

到2025年,这里将建成集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海上娱乐健身和海洋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海坛湾国家级海洋公园,使之成为世界级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重点区。
那么,在未来的这几年中,海坛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有哪些建设内容,又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增添哪些新的光彩呢?

规划区位


(海洋公园规划范围图)


海坛湾国家级海洋公园选址于平潭东部的海坛湾,北含澳底湾,南至官姜澳,西依平潭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东临台湾海峡。



(海洋公园规划范围图)


公园总规划面积34.9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34.26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8.16%;陆域面积0.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84%。园内分布有塔屿、青屿、龟模屿、官屿、蛇屿、鹭鸶岛、金屿仔和大营屿等小岛以及小营礁和白礁头等岛礁。

分期目标
近期目标(2016年~2020年)


第一步:2016年和2017年,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管理制度及监管体系,统筹实施规划以及海洋公园的整体调度。改善园区条件,修复整治已受损害的生态环境,完善滨海浴场基础设施,建立较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等为重点的基础建设。同时积极推动传媒和网络宣传,打造平潭旅游新形象。


第二步:2018年~2020年,按海洋公园的功能分区,逐步建设海上运动基地、休闲垂钓基地、历史文化感知基地和科普基地。

远期目标(2021年~2025年)


以“醉美海洋生态观光”与“阳光海滨休闲娱乐”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各功能区的软硬件设施,并有机整合,形成具有统一标识又有各自独特内涵的功能片区。通过整合,进一步提升海洋公园的知名度,使之成为平潭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岛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功能分区


《规划》指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主导功能为:海洋生态保护、海滨休闲娱乐、海洋文化科普和两岸地缘感知。以城市总体功能为依据,结合海洋功能区划,综合考虑滨海岸线及周边用地性质,海洋公园以龙王头滨海沙滩为主体,依托岸线生态绿廊和海洋水资源形成滨海观光带和海洋文化体验带。为便于分类和分区管理,园区将规划区分成重点保护区、适度利用区和生态与资源恢复区3类主要功能区。

重点保护区
占公园总面积过半
严格管理


重点保护区包括地方特色生物物种、经济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以及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遗迹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区域。


重点保护区面积19.54 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的56%。重点保护对象为区域内仙女蛤、自然沙滩和海洋生境,分为2个亚区。


重点保护I区为海坛湾海洋保护区,重点保护仙女蛤、鱼类资源及其生境。应严格执行保护区管理要求。


重点保护II区为自然沙滩保护区,应维持现状,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除环境压力较小的以沙滩、浴场等为主的相关旅游活动外,禁止其他一切开发活动。通过在区域内实施各种资源与保护协调管理以及防灾减灾等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沙滩、礁石等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适度利用区
发展海洋生态旅游
观光体验


适度利用区是指根据自然属性和开发现状,可供适度利用的海域或海岛区域。适度利用区是海洋公园的主要生态旅游区,主要功能分别为:海岸度假休闲旅游、海岸海蚀地貌观光和海上运动激情体验。


适度利用区总面积为14.72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的42.17%。在这片区域内,在确保海洋生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适度利用海洋资源。鼓励和实施与保护区目标一致的生态型资源利用活动,发展生态旅游等海洋生态产业。

海岸度假休闲旅游


以平潭龙王头滨海沙滩及邻近水域为依托的海水浴场功能。这里为海岸陆域腹地宽广的区域,集中设置沙滩浴场配套服务设施,且为人流的主要出入区域,适宜开展大众化的滨海休闲活动。


需要完善的重点主要着眼于成为周边游客集散中心,为游客娱乐休憩服务;以平潭龙王头滨海沙滩为基础的沙滩运动娱乐功能。该区域沙滩面积广阔,砂质优良,可结合沙雕节、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摩托、动力伞等娱乐项目,丰富旅游产品。

海岸海蚀地貌观光


以龙王头滨海沙滩南端为基地的海岸海蚀地貌游览区。园区内临海奇石陡峭,地貌奇特,海蚀奇岩怪石林立,亿万年大自然力量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本区以海蚀地貌为主体,周边沙滩为辅,可推广形成一个集自然风光和婚纱婚庆一体的摄影基地。

海上运动激情体验


滨海旅游路紧邻海岸线的区域虽然可便捷地直抵沙滩,但陆域腹地配套服务设施设置不易,因此形成的活动以配套岛屿基地的海上运动休闲活动为主。该区的重点是游客安全,加强完善安保设施是重中之重,对于海上运动的器材、安保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运营公司的资质要严格审核。平潭全年可下水的时间达半年之久,且平潭的风力适合开展帆船与帆板运动。综合考量,可适当开展潜水、帆船、水上摩托、风筝冲浪、垂钓等海上运动体验。

生态与资源恢复区
修复生态保护沙滩
科普感知

这片区域主要功能为生态与资源恢复、人文文化深度感知和海洋文化知识科普。

生态与资源恢复


以最新防风固沙研究成果结合本区域的园林景观规划,对已退化的海岸防风固沙基干林和绿化植被进行统一规划、实施,确保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和高效性;编制海洋公园内的沙滩保护规划,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保护措施。对沙滩变化动态进行监测,尤其是对沙质泥化进行监测,加强沙滩养护力度。

人文文化深度感知


红岩山庄东面直临东海湾,是一个融合了人文和历史及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区内景观瑰丽奇特,人文、历史景观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是集自然风光、宗教信仰、历史故事和古老传说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此外,位于龙王头海滨沙滩的南端龙凤山上,临海坐落着一座大龙寺,为邻近村庄的祠庙,可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及宗教信仰,形成一个具有平潭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区。紧傍龙王头山东麓地势平坦处规划一处结合艺术观景挑台与遮荫休憩廊架的龙王头山民俗海崖公园,以平潭民俗历史和文化沉淀入景,让游客享受到以民俗、宗教及两岸地缘文化为基调的文化盛筵。

海洋文化知识科普


以平潭海洋气象站为基地,开展海洋、海岸带环境和特种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为主题的科学知识普及,在规划区建立科普、科考基地——海洋天地科学馆。在这里游客可以查询到有关海洋生物的各类科普知识,了解海洋相关常识,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向人们普及海洋方面的知识。在给游客身临其境的独特体验的同时,也起到普及海洋知识、提高游客保护海洋的意识的作用。休闲茶座依托科普中心凭海而建,为参观海洋天地的游客提供舒适的露天雅座,游人可以在自然清新气息中,无拘无束地享用美点与各式怡情美酒及特色饮品。


技术支持: 平潭综合实验区新视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