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您走慢点!”昨日上午,在东海陵园的临时公交停靠站点,60岁的退伍老兵黄霖身穿迷彩服,扶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颤巍巍地坐上公交车。今年的清明节,他没有像往年一样,与战友一同前往广西缅怀逝去的战士,而是和他们组织成立清明志愿者团队,在东海陵园服务参加祭扫的市民。
越战老兵志愿队 平均年龄超60岁
退伍老兵在东海陵园停车场志愿维持交通秩序
这支越战老兵志愿者队成立于今年3月中旬,是我区首支由老兵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共有成员30余名,都是1981年从部队退伍的老兵,当中,年龄最大的是64岁,最小也有60岁。
“尽管我们当中大都已退休在家,但为了回报社会,奉献爱心,我们又聚在了一起。”黄霖回忆,当时他们计划去广西缅怀逝去的战士。“当时有人提议说去做点更有意义的事,这个建议很快获得一致同意。”
据黄霖介绍,老兵大都是生活在平潭,故选择做公益的地点就在岚岛。虽然志愿者队成立并不久,但成立以来,已在我区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比如植树活动、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等。
“以平凡之举,做最朴实的事。维护老兵形象,让更多人认识我们这个群体。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黄霖说。
做公益获点赞 内心充实不觉累
维持交通秩序
“认同的眼光、高高竖起的大拇指,还有友好的问候,这些都是对我们的肯定。”61岁的老兵志愿者队员丁玉清说起这次活动,十分兴奋。他说,活动中,市民们小小的点赞举动,都会让他内心充实,再辛苦也不觉得累。
丁玉清是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1年退伍后便回到平潭。2011年,因为心肌梗塞入院,一住就是大半年,随后又在2013年和2015年先后两次入院,由于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他的心脏目前还搭着两个“架子”。然而即使如此,他依然坚持参加老兵志愿者队的各项公益活动。
“错过很多全家团聚的机会,但家人都很支持我。虽然我身体不好,但我可以选择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群众服务。”丁玉清说。
“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但劝也没用,他参加活动都是以一个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非常卖力。类似丁玉清这样带病参加公益活动的老兵还有很多,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在执行任务。”黄霖说。
奔三处扫墓点 就为到陵园做公益
临时停车场井然有序
“不好意思,我迟到了。”昨日上午7点左右,老兵志愿者队员林辉松一路小跑赶到志愿者服务站点。为了能参加这次活动,林辉松早上五点便和家人去扫墓,扫墓结束后匆匆赶到东海陵园,帮忙维持路面秩序。
与林辉松一同的还有王孙豪,抵达目的地时,只见他额头的汗水大粒大粒往外冒,脸色苍白,土黄色的迷彩服已被汗水湿透,衣服手臂两边还粘有黄土,他抽出纸巾,小心翼翼拭去迷彩服上的黄土,随后,才接过战友递来的椅子,缓缓坐下。“这些土是早上扫墓时沾上的。”原来,早上天蒙蒙亮,王孙豪就和家人出发去扫墓,由于要去三个扫墓点。“最后一个地点是在北厝镇,下山时,已经八点,当时看到一辆摩的经过,我就立刻乘车过来。”
王孙豪患有高血压,又一路疾驰赶来,“到达目的地时,人已经十分难受,但脑海的第一个念头是,我把衣服弄脏了。”王孙豪说,由于担心换衣服浪费时间,他早上身穿着一身迷彩服去扫墓,“这次活动我们每个人都在胸前别有一个纪念章。不论是这身迷彩服,还是纪念章,对我们来说,都十分特别。”
纪念章上刻着的“自卫反击,保卫边疆”让人心生敬畏。他告诉记者,这个纪念章是他们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后,1981年退伍时发放的。王孙豪说:“穿着这身迷彩服,别着这个纪念章,就是兑现我们对自己的承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